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正文

美院三老(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人物小记

【来源: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 发布日期:2015-06-24 】
        张肇铭(18971976年),武汉人,原名张大琪,字肇铭,号宜庵。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中南美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第一、二届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武汉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常委等职。

王霞宙(19021976)湖北枣阳人。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教于湖北省立一中、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新中国建立后任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

张振铎(19081989),浙江浦江人,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昆明艺术专科学校、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南文化部艺术科科长,湖北艺术学校副院长,中国美协湖北分会副主席,民进第四、五届中央委员等职。

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三人都是湖北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们都出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肇铭毕业于北平美专,张振铎毕业于上海美专,王霞宙毕业于南京美专。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第一代学子,也是中国现代本土培养的第一代美术教育者。1927年,张肇銘、王霞宙等参加发起组织“梅社”,1932年,张振铎参加潘天寿发起的白社,这两个社团志同道合,努力使中国传统国画艺术发扬光大。他们因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爱好、深厚的友谊以及在湖北画坛上的学术地位而被冠名为湖北国画界的“三老”。

张肇铭、王霞宙于二十年代进入武昌艺专执教,成为武昌艺专国画专业的奠基人;张振铎于四十年代进入武昌艺专执教,先后都在武昌艺专担任过国画教师;相知于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张肇铭从教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传承武昌艺专的一支脉络,继续为湖北和中南地区培养国画专业人才;王霞宙和张振铎则先后从教于湖北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湖艺美术系,延续武昌艺专的另一支脉络,努力开创新中国的国画教育事业,为湖北本土培养国画人才。1957年,张肇铭离开中南美专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主席之职。仍和张振铎、王霞宙时有往来,时常被二人邀请到湖艺美术系上国画课。

六十年代左右,张肇铭、张振铎、王霞宙三人都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新,出现了创作高潮。在他们的带动下,武汉甚至出现了花鸟画百花争艳的景象,为全国美术界所瞩目。

张肇铭师从王梦白、陈师曾,后又受恽南田等人影响,研究过陈淳、任伯年等明清画家作品,吸收各家之长,兼收写生与写意派二者的优点,把形象真实与缘物寄情统一起来,不求工而见工于笔墨之外。其作品寓刚于柔,挺拔而藏锋,泼辣而含蓄,形成朴实凝炼、意趣隽永的风格。19573月,他担任了中国美协武汉分会的第一任主席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后,暑假游庐山,将花鸟画的点线融入风景画中,画风景写生三、四十张,力图创作具有时代感的山水画。六十年代初,是张肇铭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处在一种思想和学术较为轻松的氛围中,曾主持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美术设计,任美术组长。他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创作的大幅花鸟画《油菜花香》,间接地赞美生活和丰收,作品是那么的自然,那样充满生机,显现出他立志改革花鸟画的意愿。同一时期,他还为东湖客舍,中苏友好宫(即武汉展览馆)创作了多幅藤本条屏。这一时期,他创作的花鸟画花卉植物都有一种积极向上和富于朝气的态势:茂密的藤箩、凌霄摇曳多姿,挺秀的兰花、萱草交相竟艳,似火的红梅、杜鹃傲然怒放……。1963年,应华君武的约请,中国美协为张肇铭在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湖北画家首次在京城举办的个人画展。

王霞宙早年入著名国画家梁公约门下,青年时期的尤擅仕女画,后兼取石涛、黄宾虹诸家之长,加以融会贯通,另辟新路,改攻花鸟画,一生致力于花鸟画的创新,刻意独辟蹊径而自成一格。他的画法数经变易,推陈出新,力求变法,画法益趋犹劲简练,设色亦渐让位于水墨。五十年代融恽南田的没骨法,创造出一种清新明丽的花鸟画风,赋予传统没骨画法以鲜明的时代感,使传统花鸟画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代表作《美人蕉》、《卷丹》等,对国内花鸟画坛影响很大。六十年代是王霞宙创作的黄金期,也是其创作高峰。他在塑造时代新形象、体现时代新精神上下功夫,使传统题材、花鸟画焕然一新。《充实图》、《紫藤》、《金桔》、《岭南铁树》、《五月枇杷正满林》等国画作品一扫旧时代之暮气,及旧文人画的腐气、庸俗气,赢得了群众喜爱。他彪炳“活本所有,画本所无”,表明他拒绝复制,力求创新的艺术主张。六十变法取得花鸟画创新的丰硕成果。是湖北乃至全国,取得创新成功的典范。他的画细致飘逸,晚年的紫藤又笔力苍劲,非常大气。徐悲鸿曾为他的一件巨幅紫藤题写“雄才绝伦,除仓石白石二家,罕见如此奇笔”。他的《卷丹》入选了由陈毅题字的《建国十周年美术成就》大型画册,《美人蕉》、《紫藤》等作品分别在泰国和日本展出。

张振铎师从潘天寿,曾受到经亨颐(子渊)、吕风子等名师的指教,对青藤、石涛、八大山人极为推崇。张振铎的画,既有潘天寿大气磅礴、奇峭生辣的特点和惊世骇俗的气魄,又有张书旂灵巧秀丽、华美流畅的长处,他将荆楚浪漫主义艺术传统与吴越文人画传统结合起来,作画简逸粗犷,苍劲浑厚,形成笔沉墨实、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浑朴大方、酣畅豪放的风格。李可染称之为南张(振铎)北李(苦禅)”。六十年代左右,他创作了许多国画作品,有不少作品公开发表或出版,如花鸟画《万紫千红总是春》以及《四季如春》、《绿树成荫果满枝》、《春江水暖》、《孔雀樱花》、《鸟石》等先后出版。此外,张振铎应邀进京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创作了巨幅国画《丹江水库新貌图》和《桃子树》。他与关山月、黎雄才、张肇铭合编出版了《中南国画创作选集》,与张肇铭合编出版了《花鸟画集》。

五十年代末,在有关单位的组织下,他们三人一同赴外省进行国画交流讲学。1963年他们首次联手在武汉联合举办了大型的《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画展》。展出的作品以其各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赢得了美术界的赞赏,并引起轰动,从此确立了三个人在湖北当代国画界的领军地位。武汉国画家、武昌艺专同仁赵合俦为画展写了前言。将三位年逾花甲的三位国画大师尊称为 “三老”,最后写道:“总观三老画展,真是生气篷勃,有深厚的生活气息......我以最美好的祝愿,望三老的花苑开的更鲜艳美丽,繁荣昌盛。”从此,三人便被尊称为国画界的“三老”。1959年国庆十周年大庆,张肇铭的作品《枇杷》,王霞宙先生的《卷丹》入选了由陈毅题字的《建国十周年美术成就》大型画册。王霞宙的《美人蕉》、《紫藤》,张肇铭的《牡丹》、《牵牛》、《枯枝麻泠》,张振铎的《春满人间》、《樱花红陌上》等作品分别在泰国和日本展出,张肇铭的儒雅,张振铎的豪放,王霞宙的隽永在湖北以至中国美术界构成了一道绚丽的风景线。他们成为画坛一代宗师,其作品开创了荆楚画风的新语言、新气象、新意境,推动了湖北现代中国画的演进和变革。

他们从事美术教育多年,桃李盈门,卓有建树,著名画家周韶华、汤文选、康师尧、鲁慕迅、陈立言、邵声朗、张善平、乐建文、唐大康、刘一原等都曾是他们的学生或受过他们的教益。 

                          张爱华 原湖北美术学院档案馆馆长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