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 正文

陈立君:做群众的艺术家 做学生的好老师

【来源: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 发布日期:2015-04-14 】
      她,是群众的艺术家,凭着一双奇妙的手,创造出有生命般的玩偶;她,是环保公益的实践者,以身作则倡导环保;她,是艺术的传播者,将艺术发展深入大众;她,是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收获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

  她就是陈立君,湖北美术学院退休副教授,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这位1939年出生于上海,现年76的老人,有着极其丰富个人经历,抱着对陈老师的期待与好奇,近日,新闻中心记者相约陈立君老师,与其展开深度的采访交流。

陈立君老师向记者们讲述绘画作品


醉心艺术创作扎根群众  植根生活作品传递幸福

  提到陈立君,便不得不提到她鼎鼎大名的软雕塑作品——布娃娃。那些机灵活泼的布娃娃全部出自她一人之手。出于兴趣,陈立君老师自退休起,便着手做起了布娃娃。她利用废弃的布料、丝袜、泡沫,棉衣作材料,吸收民间“布偶”及“京剧脸谱”等传统美术的色彩和造型,通过剪、裁、拼、缝等手法,运用漫画的表现形式将其夸张变型,做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生动精巧、极具创意的艺术品。

  陈立君老师的作品都以现实生活人物为原型,远至“布什”、“萨达姆”、“姚明”等政客名人,近到邵声朗、刘依闻、梁培裕等艺术家朋友,甚至一些街坊邻居,都是她的创作对象。不同于多数人的通常印象,陈老师创作的布娃娃并非大眼圆脸、表情单一、漂亮静态的窠臼,她的布娃娃却完全打破了这些模式,大都以现实人物为原型,幽默夸张是其作品最显著的特点。陈立君老师说,“我将这些娃娃赋予生动夸张的造型,带给人浓浓的趣味性。商店里的布娃娃,形态单一,千篇一律,了无生趣。自己的布娃娃首先要神似,还要好玩,才能带给人欢乐。”

  在陈立君老师的软雕塑世界里,她一直致力于将自己快乐幸福的感受融入作品中。她的作品《夏日纳凉》,描述的是一群在树下躺着纳凉的人们,袒胸露肚,得意洋洋,好不快哉。一副荆楚地区民间景象出现在眼前,观众们看了无不捧腹,赞叹老太太的观察仔细。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当年湖北省唯一获奖作品,曾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类三等奖的作品《婆媳情》,勾勒出婆媳依偎间一幅和睦的家庭景象,令人感动。陈老师说,她是有感于常看到哥哥为母亲修剪指甲、按摩,很温馨,便创作了这幅作品来表现两代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她的创作灵感多数来自生活——家人、同事、普通老百姓等等,所以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婆媳情》

  多年来,陈立君老师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中法民间艺人艺术品展览,上海世博会等各类展览,曾在法国、美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囊括了湖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等众多奖项。2003年,其著作《布头娃娃》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广受大众喜爱和追捧。“陈立君老师的作品既有趣又正能量,能看到人民大众的影子,自然人见人爱。”见过陈老师作品的人都如此评价。

陈立君老师作品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陈立君老师作品在武汉市首届外宣品展展出

  陈立君老师坦言,“完成一件作品并不容易。想要活灵活现表达人物特点,需要大量的美术功底与艺术修养,才能删繁就简,夸张变型。”陈老师对自己作品要求极高,为获得满意的创作材料常常要寻找、搜集很久,在制作过程中如若不尽人意,便会反复拆掉重来,有时为完成一件作品,常常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

  陈立君老师跟记者笑称,“自己开始做布娃娃,纯属无心插柳。”“我原来是个连针线都不会拿的人,后来我看到一些男生认真做出的布娃娃比女生做的都好,就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做,没想到一做就上了瘾。”“小的时候,我妈妈也说我是个木头手,什么都做不好。她一定难以想象,我做出了那么多布娃娃。”陈老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想做,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如今,陈立君老师做布娃娃已有20多个年头,每一件作品都饱含无数的心血和浓浓的温情。陈老师用心血塑造的人物不仅融入了她的智慧,还融入了她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幸福感的诠释。她表示,为艺术奋斗,是一种责任。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扎根于群众中,自己今后会一直以群众为蓝本,愿“布头娃娃”这个艺术品种走入千家万户,传递温暖与幸福。

《环卫工》


以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以智慧丰富特色校园文化

  在大众眼中,陈立君是饱享盛誉的艺术家,但对于学生来说,陈立君永远是他们熟知的陈老师。17岁时,陈老师作为上海知青下放到湖北,本着对艺术的热爱学习美术,毕业时正值学校发展的特殊时期,为配合学校工作调动,她从辅导员做起,历任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总辅导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生部长、党支部书记等职。

  “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但不论处于何种岗位,一定要做到最好。”陈老师笑着对记者说。在校工作期间,陈老师不仅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从事学生工作,同时也用创新、生动的思维为学校创建有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立君老师说,“半路出家的我虽无经验,但有着十足的热情。”当时身为总辅导员的陈老师,既关心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也关心着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可谓是“专业行政一手抓”。在专业上,陈老师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指出问题,参与讨论,并与学生一同作画。暑期带学生社会实践时,她往往指派一名负责的专业老师带队,每人免费发一本速写本,画好画坏都不许撕,如此练习一个月,学生的速写水平都大有进步;而在管理上,陈老师剑走偏锋:面对学生嬉闹串寝现象,设置“金闹奖”、“银闹奖”,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最闹腾最不守规矩的学生“光荣”获得“金闹奖”,自觉羞愧,从此改之。

  陈立君老师向记者感慨,“那个年代,老师带学生就像带自己的孩子,从走进校门到走入社会,每一位学生都被老师牵挂着。”学生毕业面临推荐工作,她一定会先了解询问学生自己的意愿,想方设法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尊重学生,为此陈老师经常要奔波于各个单位为学生推荐,争取就业机会,甚至也有意将“处对象”的学生想方设法分配到一起。出于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和独特的管理方法,陈老师与学生总是能打成一片,就像是朋友或者家人。交谈中,陈老师指着一张曾经与学生合影的照片笑着回忆道,“那时候但凡遇到学校开展活动,需要我上台讲话,学生们一定会拉着我给我化个妆,好像生怕我会‘丢人’似得,其实我心里非常明白,他们这样做更能拉近与我亲近的距离。”

  陈老师在从事学生工作期间还组织了学校各类大小文化娱乐活动:化装舞会、小品比赛、迪斯科比赛等等,皆新颖有趣,别具一格。在众多活动中,化装舞会的受欢迎程度最高,广受学生追捧,参与度极高,在当时武汉地区高校及社会反响可谓赫赫有名。陈立君老师谈到,第一次用废泡沫塑料、布条做人偶是在1976年,那时她在监利县做了12年基层文化工作后,回到湖北美院当辅导员,并在当年举办了美院第一届化妆舞会。当时资金条件有限,陈老师就利用废布条、竹箩筐做大头娃娃,用塑料油壶、饮料瓶做灯笼,用废铁丝、废布、废报纸、马粪纸制作京剧脸谱……为了获得更多“免费”材料,陈老师就跑到粮道街、大东门去捡垃圾。“一开始,一个人捡不好意思,看到没人的时候捡到就跑”。陈老师笑说。结果化妆舞会非常成功,“别人花几千元才能办成的事,我们只花了100多块就够了。” 

  陈立君老师说,为办化装舞会,她与学生一个月前就开始了准备:衣服、道具,场地的装扮都交予学生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用最少的钱,办的最成功的活动。不仅是造型夸张的脸谱、表演,这种在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露头的环保意识也让大家觉得新鲜。“又节约,又好看”。之后,这种环保型的化妆舞会成了美院的一个传统。一年一度的元旦化装舞会是大家期待不已的节日,不仅是美院学生,连附近院校的学生都慕名而来。陈老师说,“通过举办类似活动,不仅丰富了特色校园文化,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全面发展的好机会,何乐而不为。”

  在美院工作20年,陈立君老师为学校留下了丰富的学生工作资料:她所采取的管理与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完善了美院的教学管理方式;她所创设的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进师生情谊,为构建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作出了贡献。

陈立君老师和她的娃娃作品


策展亲力亲为 传播艺术为己任

  如今,陈立君老师退休已有20年,平日除了创作软雕塑外,她还具有另外一层身份——“70后”资深艺术策展人。据统计,陈立君老师已策划各类展览12场,且每场都兼具质与量。譬如,前不久在半亩园艺术馆展出的江豚主题艺术展,便是陈老师的心血之作。此展览是全国首个关心江豚现状,呼吁人们保护江豚的主题艺术展,展出时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获得了极大影响。再如,我校去年举办的“寻根昙华林——同窗画展”也是陈老师发起参与的心血之作,参展的120多位老艺术家均是湖北美术学院的老校友,平均年龄高达70余岁,他们重回昙华林寻根,追忆曾共同在武昌求学的青葱岁月。“同窗画展”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并推动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对陈立君老师来说,这就是最欣慰的事。

  2014年是陈立君老师独立策展成果丰硕的一年。她以“幸福之家——昙华林系列家庭艺术展”名义,先后策划了老艺术家梁培裕、张朗、彭述林、金超及“我的同学,我的班”等老艺术家画展,为昙华林特色文化建设及我校对外品牌宣传作出了贡献。

  策展人的工作辛苦而劳累,对于年事已高的陈立君老师则更甚。每策划一场展览,都饱含着陈老师默默的努力,从策划、征集作品、督导、组织讨论、反馈意见到执行,任何一个环节陈老师都亲力亲为。她认为,一场成功的展览,不仅只是让参展作品得到展示,让观展的群众受到感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传播艺术来提升公众的艺术修养。基于此,陈立君老师经常在展览中设置投票机制,让观众选出他们最为欣赏的几件作品,一来能引导观众在思考中欣赏作品,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匆匆浏览;二来能根据观众的喜好重新评估展品是否兼具艺术性与群众基础。

  在陈立君老师看来,从事艺术策展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大众。作为艺术工作者更应逐步引导群众,传播艺术,帮助大众认知艺术,了解艺术,以及如何欣赏艺术等,这些责任义不容辞。

陈立君老师的布娃娃作品

陈立君老师的布娃娃作品

陈立君老师的布娃娃作品

江豚展作品


永葆童真之心 热爱生活如初

  据陈立君老师的同事和朋友所述,所有与陈老师聊过天的人,无不被她的开朗乐观所感染。这位精气神十足的老人,操着一口改不掉的上海口音,快人快语。一边聊天一边咯咯地笑,有时兴致来了还能唱上一段小曲儿。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陈老师都有着惊人的热情和能量。同事们盛赞陈老师,“只要她想做的事,就一定能做成”,她的专注与执着精神令人钦佩。

  陈老师平日的爱好非常多,她关心政治,关注环保,热心公益,钟爱艺术,热爱音乐,喜欢运动。在与陈老师的交流中,记者深深感受了到她身上自然而然散发出的激情活力和幸福感。这位古稀老人怀着一颗年轻的心,用一双巧手,让不起眼的废弃物都闪动起生命的火花。陈立君老师笑着对记者说,自己的身体依然硬朗,对于未来还有很多期待,也许某天心血来潮,又会去做其他的事。

  回顾陈立君老师人生七十余载,她所做的事扮演无数的社会角色:她是为学生暖心奉献的教师,是为居民带来幸福的艺术家,是提倡公益环保的宣传者,是普及艺术的传播者。这位乐呵呵、笑眯眯的老人,正是在这无私的奉献中闪透出生命中出无穷尽的力量,而越发的活力十足。

  临近采访结束时,陈立君老师意味深长的对记者说:老一代人最大的特点是认真、负责、有责任感,爱学生、爱国家、充满正能量。这是她的信念,也希望这样的品质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身上一直延续。